全方位了解有机行业动态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品牌建设,是农产品“出圈”的关键一招。
青岛已经成功打造了超过两万个农产品品牌,其中,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有五十四种,这项成就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全国范围内被认定为名特优新的农产品有六十七种,而具有特殊品质的农产品也有三十二种,这两项的入选数量都在全省范围内名列前茅。“青岛农品”这一区域公共品牌不仅完成了商标注册和相关版权保护工作,还连续五年被选入全国区域农业品牌的十强榜单之中。青岛已经连续三年在国家级“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农产品对外销售金额始终领跑全国同类城市。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袁瑞先表示,青岛将品牌视为现代农业进步的关键,不断强化政策与资金扶持,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积极推动农业品牌的建设和宣传,成功打造了王哥庄大馒头、胶州大白菜、崂山茶、黄岛蓝莓等一系列具有广泛全国知名度、市场占有比例高的农产品品牌,促进了农产品交易总额实现千亿级的跨越。
品牌价值源于品质,品质决定品牌未来。培育“青岛农品”区域品牌时,注重提升产品品质,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城市建设,不断强化田间到餐桌的全面管控,同时制定农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共270条,创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超过1200个,确保主要农作物生产有据可依。
以青岛地区代表性蔬果胶州大白菜为参照,为维护“胶白”历久弥新的优良特性,2004年胶州市农业部门率先组建胶州市大白菜组织推动成员登记和认证种植区,在品种选定、种植流程标准化、运营管理科学化等层面着力,保障进入市场的胶州大白菜“株株具备标识、全程具备溯源能力”,促成了胶州大白菜卓越的品相。现在,胶州市大白菜协会的认证种植园已有八十处,认证的面积总计六千九百一十五亩;胶州市大白菜的整体种植面积达六万顷,每年的收获量将近三十五万吨。
依靠产业来打造品牌,凭借品牌来增加收益。在青岛,诸如蓼兰镇大花生、黄岛蓝莓、金口芹菜这些优质的特色农产品,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76亿元。
当前,地理标志农产品“黄岛蓝莓”广为人知。在西海岸新区,蓝莓种植总面积达到十万亩,每年的经济产出超过四十亿元。
借助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优势,蓝莓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张家楼街道有联想佳沃设立了一个1.8万平方米的蓝莓组织培养和科研基地,每年可以培育出3000万株苗木,这个数量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仅育苗业务每年的收入就超过了3000万元。青岛紫斐NFC果汁(蓝莓)精深加工项目,耗资4400万元以上,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开始正式运作,全部建成后,蓝莓鲜果的年处理量预计会超过万吨级别,年创造收入将达到2亿元,届时将成为青岛市规模最大的蓝莓精深加工中心,促使西海岸新区蓝莓产业从基础加工向高阶加工转变,同时将低端产品提升为高端品牌。
要有效传播品牌叙事,方能准确触动顾客内心深处。青岛注重以文化滋养品牌价值,深入探寻农产品文化底蕴,借助设立品牌纪念馆、提升区域公共品牌及产品品牌影响力、举办农耕旅游节庆活动等途径,不断充实品牌文化底蕴。
崂山茶香,青岛风光无限。青岛着力传承崂山茶文化,举办丰富茶事活动,促进茶艺、茶会、茶游有机结合,“茶特色”成为构建乡村文旅新模式的灵魂。2024年崂山茶节设有音乐会、露营、非遗体验等多元内容,吸引超五十万游客,创造超两亿元旅游效益。崂山茶已经从产业升级为文旅品牌,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增长到17.58亿元,现在“崂山茶”正推动乡村文旅结合,是其中的关键元素。
在孕育阶段注重控制肥料和药品使用,在出生时加强品质监督和产品检验,在销售过程中实施动态调控和筛选淘汰,不断拓展“青岛农品”的市场号召力,青岛持续强化国家农产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强调生产与管理的融合,构建起覆盖种植到消费的完整质量保障网络,通过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措施和具体行动,确保“青岛农品”以品质为核心。根据相关资料,青岛地区共计颁布了173条农业专门规范,各类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流程,均能依照既定标准执行。
上一篇:德国成有机农产品行业领头雁,柏多文有机农场有何特别?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