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了解有机行业动态
这300克装的水果番茄售价7.8元,两颗茄子7.5元,一株甘蓝5.8元……这并非超市的标价,而是直接从田间地头的价格。来到位于陕西延安市安塞区砖窑湾镇的山王河有机蔬菜产业园,可以看到一筐筐新鲜的蔬菜正经过田间预冷、分拣、包装等环节,然后被陆续送往西安、上海等地的生鲜电商平台。
陕北地区在发展设施蔬菜方面,安塞县是首选。那里的蔬菜价格并非低廉,反而显得颇为昂贵。这主要是因为“有机”这一标签。得益于当地昼夜温差显著、生态环境优越、设施农业基础扎实等有利条件,2022年,山王河村引进了上海的一家农业产业化领军企业,致力于有机蔬菜的产业化经营。如今,该村每日可分拣并销售2.5吨有机蔬菜,构建起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无需远离家乡外出谋生,仅需在家乡即可实现年收入超过五万元,这一种植有机蔬菜带来的实惠,使得村民们那晒得黝黑的脸庞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土特产品若想卖出好价钱,消费者愿意支付相应费用是关键。过去,因为“有机”认证不够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有机蔬菜市场的信任度和认可度都不高,许多消费者甚至将其比作“蔬菜刺客”。而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瓜果本味”“蔬菜原香”支付额外费用,越来越多的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出现在普通消费者的餐桌上,以健康的新消费趋势引领农业新生态,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机遇。2018年至2023年,我国有机产品销售额在五年内实现了年均增长9.3%,使我国有机消费市场成功跃升至全球第三位。
蔬菜味道鲜美,农民充满希望。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宽广,然而,其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不容忽视。从供应方面来看,有机农业的初期投资较高,对土地的规模和土壤条件有严格的要求;同时,管理需要精细化,强调技术水平与生产效率。然而,农民的有机意识普遍较弱,本地科技人才短缺,这些问题较为普遍。这些因素导致了“订单充足但供应不足”“损耗率高、合格率低”等问题,对有机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制约。
放眼全国,不少地方探索破局已经铺开。增城区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了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确保了优质蔬菜能直接供应港澳地区;西充县依托政策支持,将“有机,更佳选择”的理念全面融入区域发展的各个层面,培育了有机产业群;山王河有机蔬菜产业园成立了专业的技术攻关团队,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致力于开展深入培训和精准提升农民的能力。这些举措充分显示出,在品种优化、品质提高、品牌塑造以及标准化生产这四个方面下足功夫,便能够促进从种植优良向销售成功的转变,有效避免陷入产量提升却收入不增的困境。
水土滋养着当地的人民,也孕育了独特的产物。在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精心打造土特产这一领域显得尤为关键。这不仅关系到农民口袋里的收入,更是确保乡村产业繁荣、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绿色中挖掘价值,从技术中寻求优势,“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增收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 刘艳辉
上一篇:中国近10年有机农产品价格变化情况分析,为何不断下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