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了解有机行业动态
正文(部分摘录)
当前,我国的农业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失衡,为了满足食物的生产、储存以及加工需求,人类创造出了数以万计的化学产品。据初步调查,农药种类已达到三万种,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更是超过了三万种。在这些化学物质中,除了极少数是不可或缺的,绝大多数的作用弊大于利,它们不仅为农资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还通过污染食物链,导致了众多患者的产生,从而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益。
害虫不仅会损害农作物,而且还能对虫媒花卉起到传播花粉的作用。许多人一见虫子便将其杀死,因此催生了超过三万种农药的发明。虽然这些农药暂时遏制了虫害,但同时也消灭了害虫的天敌,包括蜜蜂,这导致某些蔬菜和瓜果因无法得到授粉而无法结果。
若缺乏昆虫进行授粉,人们便研发了催熟激素,这一技术使得诸如西红柿、黄瓜、草莓、西瓜等蔬菜能够实现单性结实(即无需与异性结合也能孕育果实)。然而,未经授粉便迅速膨大的蔬菜和水果对人体可能带来的影响,迄今为止尚无深入的研究予以揭示。
杂草与农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和生长空间,因此人们研发了除草剂以彻底消除杂草。尽管这种方法短期内有效遏制了杂草的生长,但它却加速了杂草的进化,使得杂草更加难以根除。更严重的是,除草剂还破坏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包括那些原本能固定氮气的固氮菌,甚至那些将过量氮素转化为大气中氮气的反硝化细菌也受到了损害。没有杂草呵护,农田变成光板地,雨季非常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尤其是那些能够固氮、解钾、解磷的微生物一旦被消灭,土壤就会缺乏必要的养分。为了弥补这一缺失,人们不得不依赖以氮、磷、钾为主要成分的化肥。然而,这种做法反而加剧了土壤的酸化现象。
土壤酸化导致部分重金属成分从土壤中释放,同时,饲料、农药及化肥中的重金属含量也增加,共同导致这些有害物质进入食物链。这些重金属中,部分具有致癌特性,一旦进入人体,便难以被排出。
在乌克兰,从事人体清洁工作的专家能够在逝者的体内清除大约3至5公斤的毒素和杂质,这一重量占体重的4%至6%;在这些毒素中,铅、汞等重金属,氯、硝酸盐以及药物残留等大约占0.52公斤。
那些无法返回空气氮库(N2)的氧化物,诸如一氧化氮(NO)、氧化亚氮(N2O)和五氧化二氮(N2O5),转变为雾霾的先导成分,进而污染了大气,导致了雾霾的猖獗。
半个多世纪前,地膜技术被人类所创造。然而,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项技术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反效果:不仅加剧了植物病害,还导致了农产品的严重滞销。庄稼的病害与地膜的使用(尤其是在高温多雨的夏季)以及反季节的种植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庄稼遭受病害,随后人们研发了多种用于治疗作物疾病的农药,这些农药主要采取消灭敌对生物的策略,其作用对象包括病毒、细菌以及真菌。
植物病害或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然而,杀菌剂残留却已渗透至食物之中,并随之进入了食物链。
反季节栽培和抢抓上市时机,这都得益于地膜和反季节农膜的应用。然而,农产品的集中上市却导致了价格的大幅下跌,西红柿跌至每斤0.5元,蒜薹每斤0.2元,芹菜更是低至每斤0.05元,却无人问津。农民不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连投入的农资成本都无法收回,更严重的是,这还带来了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促使植物加速生长,人们广泛使用了各种激素,结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水果和西瓜的个头也日渐增大,外观愈发鲜亮,然而,它们的口感却逐渐消失了。
失去了自然的甘甜,人类转而依赖增甜剂来赋予它们甜味,然而这类水果和瓜果或许含有对健康不利的成分。它们已经削弱了消费者的兴趣,许多曾经热衷于以西瓜消暑的家庭,如今已有十几年未曾品尝西瓜,那么这些西瓜又该卖给谁呢?遭遇类似命运的还有猕猴桃、柑橘、苹果、香蕉、火龙果等多种水果。
自化肥工业兴起之后,农作物产量显著增加,但连续多年频繁施用化肥,导致了土壤板结、酸化以及食物品质的降低。众多有益成分的含量已大幅低于历史最高值。以钙质为例,据我们的研究,使用化肥种植的小麦面粉,其钙含量比有机农业生产的面粉低去76%,其他蔬菜和水果也存在普遍的缺钙问题。
食物中若缺乏钙质,人类便创造出了补充钙分的途径,然而,这些无机钙质往往难以被身体有效吸收。消费者似乎忽略了这样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通过食物来补充钙质才是最为理想的方式。
植物面临虫害侵扰、病害困扰、对除草剂不敏感、抗寒能力差、耐旱性不足、运输与储存条件要求高,我们该如何应对?部分人展现出智慧,创造了转基因技术,使植物具备了这些特性。然而,这种做法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原本无毒的食物变得有毒,其营养成分也相应减少。
农民自古便有“播种与留存”的智慧,他们本身就是卓越的育种高手;“宁肯饿死父母也不吃种子粮”,这体现了种子在农业中的核心地位,农民对种子极为珍视。然而,随着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问世,以及以资本为驱动的种子公司的崛起,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农民每年耕种时不得不购买种子,而且时常遭遇假种子的困扰。商业种子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削减了种子供应量,提升了销售价格,并实施了种子包衣技术。在种子表面涂覆了农药,向农民宣称这是为了确保发芽率,然而实际上却是为了降低种子数量,以便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出售。
种子被农药包裹,使得地下害虫不敢再食用,甚至老鼠也因之不敢靠近,有的老鼠甚至被毒害致死。农田中老鼠消失,以老鼠为食的蛇、猫头鹰、黄鼠狼等动物也随之几乎灭绝。这一现象进而导致了更严重的生态失衡,影响从种子到害虫,再到鸟类,直至哺乳动物,人类自身也难以逃脱其影响。
目标害虫不再以转基因作物为食,转而攻击其他作物,那些原本不那么重要的害虫如今跃升为主要的害虫,治理它们不得不依赖农药;转基因作物对除草剂有了抵抗力,然而杂草也进行了进化,变得更高大且难以控制,甚至少量使用除草剂也难以奏效;庄稼、水果、蔬菜乃至中草药的抗病能力得到了提升,然而食物或中草药中抗生素的含量可能也随之增加,导致其营养价值与中药的治疗效果有所下降。转基因技术使得农民无法自行留种,这导致农民对购买种子失去了兴趣。人类经过数千年的培育和保存,积累了丰富多样的种子资源,然而这些宝贵的种子正逐渐被无情地淘汰。
动物饲料和人类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因篇幅所限,未能详尽列出。简而言之,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已被打破,为了满足基本饮食需求,人们不得不摄入更多对健康有害的化学成分。食物链中充斥着众多非食物成分的化学物质,导致以前未曾出现的怪病频发,其中儿童性早熟、抑郁病、多动症、男女不孕不育症、肥胖症、白血病以及各种癌症等疾病集中爆发。当一种农业模式发展至连人类生殖都面临困境,我们便不得不对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真实性产生质疑。
某些公司正致力于研发能够清除农药残留的设备;制药企业持续产出庞大的西药数量;中草药采用种植庄稼的方式生产,药效减弱时便增加剂量;医院增设了更多的病床,医院建筑不断向上攀升;墓地每平方米的价格甚至超过了活人住房的数倍!这真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有人告知你,人类的食物链原本是健全的,并不需要过多的有害成分,患病者也远没有那么多,这时便会有人指责你是在倒退,是违背科学、背离人类的,试图将人类拉回原始状态。他们之所以如此得意,是因为他们认为,上述人类农业技术的各项发明都是出自科学家之手。
因为科学,所以可放心地食用;因为科学,可以没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