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有机农业百科全书知识
2015年,广西公布了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方案,各级农业部门迅速响应并积极推进,由我们单位负责的有机循环农业产业建设,目前已经获得初步成果。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有机循环产业快速发展
1、果蔬产业生态转型升级
寻求构建高效循环产业体系,普及应用蔬菜绿色生产方法,降低化肥和农药施用水平,培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2016年水果收获量1510万吨,经济收益480亿元;2016年蔬菜收获量2700万吨,与上一年度持平,经济收益645亿元,提升4%。到2017年8月蔬菜收获量2450万吨,经济收益612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幅度更大。
2、桑蚕产业循环快速发展
开发饲料桑品种,培育食药桑产品,打造生态桑体系,开拓桑枝食用菌产业,促进桑蚕资源循环利用。2016年蚕茧收获量达34.5万吨以上,与2015年保持一致;蚕农销售蚕茧所得约135亿元,连续六年突破百亿元大关。到2017年8月,蚕茧收获量降至20万吨,蚕农销售蚕茧收入约87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幅显著。
3、食用菌循环产业不断壮大
采用桑枝、稻草、甘蔗叶等本地材料栽培食用菌的高产实用方法,促进循环农业进步。2016至2017年间,该区域共运用约210万吨废弃物。通过桑枝栽培食用菌,2016年产量突破1.7亿单位。
(二)“三品一标”工作有效推进
1、“三品一标”产业稳步发展
截止到2017年9月,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共计577家,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有92个。“三品一标”相关的面积、产量及产值持续增长,到2017年9月,相关面积已达到1400万亩,产值达到了544亿元。
2、树立了一批“三品一标”品牌
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调查、挖掘、评价、申报等项工作,培育区域大品牌,2017年形成百色芒果、百色番茄、百色红茶、南宁香蕉、桂林桂花茶、梧州砂糖桔、钦州黄瓜皮、钦州大蚝、钦州石金钱龟等11个市级区域“三品一标”品牌。
3、“三品一标”产品走向世界
茶叶、水果、药材、水产等特色商品销往东南亚、欧盟、北美、东亚等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百色红茶已出口到欧盟市场,“乐业红”有机茶叶是2016年巴西奥运会选手专用饮品。
4、基地建设提档升级
打造“六个一”标准示范园区,力求依照“一个区域、一个主体、一个板块、一套规范、一套监管机制、一批优质认证品牌”的“六个一”模式开展园区建设与规范生产。需实现2017年重点建设自治区级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20个,总面积达10万亩;同时建设市级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100个,总面积超30万亩的目标。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传统产业生态化水平不断提高
首先研究建立“一种用途两种功能(作糖料和作饲料)”的示范园区,促进甘蔗行业开拓创新。将制糖原料蔗的培育与养牛养羊业务紧密融合,培育糖料与饲料兼用、农业与畜牧业联动的全新甘蔗产业模式,打造制糖原料蔗培育与养牛养羊业务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
要促进桑蚕产业的可持续进步,需要革新原有的种桑养蚕模式,积极培育桑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开发饲料桑、药食同源桑和生态用桑,探索桑枝上发展食用菌的新路径,以此带动桑树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帮助蚕农实现收入增长。
第三项举措是推进“优质成果计划”,借助年轻果园开展间作套种,增强光能和温度条件的利用效率,提升土地面积的产出效益,推动生态农业的进步。
第四方面,着力推行无公害种植方法,注重提升耕地质量,增强土壤肥沃度,带动农作物生产向生态化方向迈进,增加收获量,确保产品安全可靠。第五方面,菌类种植业迅猛发展,为提升农业废弃物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新兴生态产业蓬勃兴起
积极推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方案,同时发展富硒农业,发展休闲农业,发展有机循环农业。
实施硒资源勘探,规划硒农业布局;颁布《化肥投放量稳定行动评估规范》,挑选十一个化肥施用技术标杆,于十个县实施农药投放量稳定行动试点;启动二零一七年休闲农庄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项目,推动了全域休闲农庄建设。
建设区域性的富硒农产品试验田,设立乡村招待所,开发观光农业景点、度假农场,增加经济收益。
(三)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1、推进粮食高效综合种养模式示范项目
2016年,于桂林市全州县绍水镇塘口村和下柳村,建成了“稻—灯—鱼—菇”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范项目,同时,在桂林市灵川县潭下镇薛家村,设立了“稻+灯+鸭”农业循环生产模式示范区,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粮食高效综合种养示范项目的实施。另外,能够积极倡导水稻秸秆通过机械设备进行还田腐熟的方法,桑枝用来种植食用菌的生态循环方法,“猪+沼+果+灯+鱼”这种生态农业的模式等农业废弃物处置和利用的方法,达成节约能源减少肥料使用、循环使用资源、互相补充增强效益的目标,从而获得显著的增加收入的效果。
2、重点推进“一干七支”试点建设工作
构建“一条七区”农业经济走廊,首先实施梧州万秀夏郢凤凰村的示范工程,其次推进玉林陆川乌石吹塘村的样板创建,再次开展贺州昭平走马福行村的试验项目,同时建设来宾兴宾桥巩大村、六村两个村落的样板点。在梧州市万秀区夏郢镇凤凰村打造200亩综合种养基地,包含养鱼、养螺和养鸭项目,以此引导思良江沿岸地区发展2000多亩同类产业,实现了水资源高效利用、土地产出多元化、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和渔业收益提升的多重目标。在来宾市兴宾区桥巩镇大村实施猪生态循环养殖工程,构建了“猪—沼—果”的生态农业系统,为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典型示范。
(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积极倡导农业清洁生产方式,包括推广节水耕作、精准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循环农业等,严格控制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施用量。有机农产品依据有机农业生产规范进行培育,严禁采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和化肥,致力于保护农业环境,实现农业的永续发展,助力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二零一七年,该区域共有五百七十七家单位,包括公司及合作组织,致力于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推出了一千二百三十一种绿色上乘的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一千四百万亩,总产量为一千三百六十万吨,绿色优质农产品的供应量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