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有机农业百科全书知识
近年来,农业非常火爆,甚至被称为未来的房地产行业,有机农业也被视为农业产业中的“CBD”,潜力无限。
然而,局外人光鲜的目光之下,却隐藏着“看上去很美”的痛。一方面,资本虎视眈眈,将触角伸向这一领域;另一方面,行业内企业却面临着销售、物流、认证等困境。
很多企业距离最初设定的预期目标越来越远,90%以上的有机农场都在亏损,为消费者认知付出代价。
这个尚未成熟的行业开始面临频繁的洗牌,我们需要从他们(第一批倒下的有机农户)身上汲取教训,找出他们倒下的原因。
农村社会中死亡的隐性成本
环境是有机农产品是否有机的重要参考标准,所以很多有机农场最初都会找一块远离城市、环境好的土地,甚至会为此不计成本。
具体操作方式基本上就是与当地政府合作,将当地村民的土地流转或者租赁。
虽然这样的选择得到了相关政策的支持,很多甚至还能得到实质的政策补贴,但中国农村属于熟人社会,村民对本地人和外地人的道德往往存在两套标准。
最终的结果是契约精神被漠视,道德底线被不断侵蚀。
具体来说,农产品盗窃可能会成为常态。
年轻人回河南老家创业,却被村民抢劫、破产的新闻,似乎还在我们耳边回响;桃树结了三年果,农民撕毁承包合同,流转地租金被大幅提高,农场被迫搬走,三年辛苦耕耘无果……我在农场探访中多次听到农民说起类似的话。这些看不见的风险和成本,成了商业投资的禁忌。
用工厂思维管理农业导致死亡
有一句话很现实:“农民没有门槛,农民有门槛”。
很多农民是通过转行进入农业行业的,会带着自己之前在公司管理的经验,找一个职业经理人来负责管理,找几个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来做技术支持,找一批农民来做劳务,组成一个创业团队,过上朝九晚五的农场生活。
但这样的做法违背了中国小农户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对于传统小农户来说,农业是工作也是生活,很难按规定进行考核、取得良好业绩,导致劳动效率低下、生产成本增加。
而且有机农业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有一个漫长的探索和实践过程,无论是职业经理人,还是技术过硬的大学毕业生,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从失败中寻找经验。
因此,现在能够生存下来的农场,大多都是由对农业有志、精通有机农业技术、自行经营的经营者所经营。
因误解有机农业而死亡
当我们讲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时候,必须要提到生物多样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
但事实上这种想法已经害死了很多人。
因为在农场管理中,一个品种就是一门职业。养猪是一门职业,种水稻是一门职业,种水果是一门职业……
一个农场不可能把这么多专业都搞好,技术上、管理上都很困难。
于是我们把农事复杂化了,缺乏回归常识的理念,忽视了传统小农户的经验和做法。
对于小农户来说,院子里种几棵果树供自己食用,种点小麦供自己食用,种点大豆做豆腐,种点玉米喂猪,种点花生回家榨油,真正卖出去的可能就只有烟叶了。
因此,小农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多元化自给和优良品种的销售。
另外,农村里有专业养猪户、养鸡户、种菜大户、种粮大户,但没有一个养殖大户全部都做,因为这不符合常理。
但有些从事有机种植的人,往往忘记了这个常识,一旦从事有机种植,什么都种,什么都养,全部拿去卖,这样的农场,注定是异常忙碌和混乱的。
资金链断裂而亡
很多人以为农业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但事实上,农业的基本特点就是投入高、周期长、回报慢,因此很多人对投资的预期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类似这样的例子可能不需要列举太多,因为很多农民对资本投资领域有着深刻的理解。
比如你有30万,最多开发10亩就够了,千万不要一下子开发100亩,最后资金链断裂,你一定会失败。
死于无市场
很多人以为现在食品安全这么严重,身边那么多朋友有需求,一旦长出来肯定会大家抢着买,但事实并非如此。
类似这样的现实例子并不鲜见,人们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充满信心,但最后却种不出产品来。
很多人喜欢算数:现在有多少高收入人群,我可以占多少比例,可以有多少人来出钱让我的农场赚钱;一个城市有多少个社区、有多少人,我可以接管多少个社区才能正常发展。
但这些东西不仅无法准确计算,而且因为价格和信任问题,推广有机产品需要更大的成本和更多的时间。
深圳有一家高端蔬菜配送公司,两年积累了2000个订户,每个订户的获取成本是5000元,每个试吃客户会得到价值100元左右的蔬菜样品,在试吃客户中,大约每50个就会有一个成为最终订户。
于是两年来仅推广就花了1000万,最后却因产品问题而破产。
中国的有机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种植、管理、采收、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看到卖不出去的蔬菜,老板们绞尽脑汁,尝试了社区体验店、城乡集市等各种新渠道,但收效甚微。销售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前进路上还有一个最大的拦路虎需要斩断——最后一公里。
有机行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品尝的时候,大家都说好,但谈到销售价格,双方就尴尬了。
原因并不在于有机农产品价格过高,而是普通农产品价格过低。
普通农产品的价格,都是靠剥削农民的劳动实现的。也就是说,如果把农民投入到田里的劳动按照市场价格折算成工资,那么现在农产品的价格肯定会高出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农民觉得种地不划算,纷纷外出务工的现实。
但有机农业则不然,它是工业化运作,一旦开始工业化运作,就要计算地租成本、人工成本,所以成本和价格也会上升。
你对有机农场的困境有什么看法?留言吧!
⊙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我们将根据版权方意见更正出处及作者或删除文章,并不承担任何其他责任。
欢迎联系我们
中棉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股东)
公司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绿地新都
工厂地址:安阳市北关工业园创业大道8号
工厂电话: -
公司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