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财产品直达

有机百科

最全的有机农业百科全书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有机百科

有机食品揭底:虚假标注+认证违规

时间:2023-07-26   访问量:2089

食品加工设备认证_食品设备认证_有机食品认证

5月7日,国家认监委对认证机构五岳华夏发出风险提示。网页截图

有机食品的底线:虚假标签+认证违规

央视近期报道了《有机食品之谜》,揭露了有机蔬菜销售杂乱、相应产品产地无法追溯、查出禁用农药等问题。 中国有机绿色食品产业有限公司被暂停使用有机资质3个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暂停涉事认证机构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的认证资格。

有机食品混乱现象时有发生。 新京报记者对有机食品问题进行不完全统计发现,2016年以来,至少有15批次有机食品被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冒充“有机食品”5起,冒充“有机食品”4起。认证机构和检查。 员工因违反规定受到监管部门处罚。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甚至可以随意定制“有机食品”标签。

专家认为,“重认证、轻管理”是有机食品认证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亟待规范。

15批次有机食品存在安全问题

有机食品通常给消费者留下健康、安全的印象,但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至少有8批国产有机食品和7批进口有机食品上榜。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黑名单”中,有机油(5批次)和有机婴幼儿食品(8批次)成为问题的“重灾区”。

国内8批次不合格有机食品中,5批次涉及油品不合格,其中:农垦金豆有机油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有机大豆油苯并[a]芘值超标,辽宁绿坊山有机食品公司生产的一批有机黑花生油被检出酸值超标。 2017年,辽宁生麦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有机大豆油被检出溶剂残留不合格,辽宁绿芳山生产的1批次有机花生油再次被检出。 苯并[a]芘检出值超标。 2018年4月,惠明山农业公司生产的一批有机食用猪油被查出酸价不符合规定。

此外,内蒙古青谷新和有机食品公司生产的一批有机小黑麦粉被检出苯并[a]芘超标; 盛明国有机食品公司生产的一批覆盆子汁饮料检出氢乙酸、钠盐不合格; 江西明雅食品公司生产的一批有机营养米粉被检出蛋白质、钠不合格。

7批次不合格进口有机食品中,问题全部集中在红乐和安吉兰的婴儿食品上。

2016年5月,一批瑞士有机婴幼儿奶粉品牌“红乐”被查出维生素A不合格,锰被查出营养标准造假; 另一批“红乐”奶粉也被检出含有坂崎肠杆菌科细菌。 2016年5月,一批安吉兰有机婴儿配方奶粉被发现维生素A不合格。

2018年1月,2批次Holle有机婴儿米粉被检出维生素A不合格。2018年4月,有机米粉1批次被检出脂肪项目不合格,另一批次有机米粉被检出脂肪项目不合格。 (胡萝卜)检出大肠菌群项目不合格。

破获5起冒充“有机食品”案件

与食品安全问题相比,冒充“有机食品”的现象也更为严重。

今年3月,宁波鄞州检验检疫局查处首例违法使用有机产品标志案件。 当9600袋日本生产的“金土地拉面”进入义乌口岸时,进口商在原包装上覆盖了日文“有机”字样,而保留了JAS有机认证标志和包装上的“”字样。 直接在线销售产品。 经核查,该批次产品未获得任何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涉嫌违规使用有机产品标志。

2017年3月,山东省潍坊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销毁了一批来自马来西亚的“有机奇亚籽饼干”,原因是其未经中方机构认证,属于不合格有机食品。 2017年8月,消费者投诉常州硕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销售的“香梦黑芝麻(4.620,-0.06,-1.28%)核桃黑豆粉五谷代餐粉营养早餐粉500g/罐”被标有有机食品,但该公司无法出具证明该产品为有机食品的证明文件,涉嫌虚假广告。 2017年9月,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选取200家农产品(6.640,-0.12,-1.78%)网络经营主体作为抽查对象,发现“有机”、“绿色”等涉嫌违法违规主体57家。 ”、“无污染”等虚假宣传。

2016年12月,陕西检验检疫局对西安市一家外贸公司伪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并处以3万元罚款。

根据我国《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不得在产品标签上标注“有机”、“”等字样,以及可能引起误导的文字、图案。公众。 新京报记者发现,有机认证标志甚至可以在电商平台上定制。

5月12日,新京报记者以“有机/绿色食品标签(贴纸)”为关键词搜索某电商平台,发现3家制作有机标签的店铺。 一位卖家表示,有机标签的生产是根据尺寸和数量定价的。 例如,直径30毫米的500个有机标签(包邮、光膜)价格为200元,平均每张价格仅为40美分,并且不需要买家提供有机认证。 信息,确保“不会被工商局查到”。 卖家向记者提供的样品上,清晰地印着“中国有机产品”和“”字样。

4起违规认证行为被监管部门处理

据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显示,截至5月13日,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共有68家。 但认证机构对有机产品认证审核管理不严、疏忽,很容易出现问题。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至少有4家认证机构被监管部门吊销或暂停。

5月6日,央视曝光中国有机绿色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有机蔬菜”不合规。 不仅使用了违禁化肥,还发现违禁农药残留。 有机认证机构为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 5月7日,国家认监委发布风险提示称,五岳华夏不得对外颁发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调查结束后将依法处置。 同日,五岳华夏暂停中国有机绿色食品产业有限公司使用有机产品认证的注册资格3个月。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五岳华夏已经是自2016年以来第四家受到监管部门处罚的认证机构。2016年12月,认监委暂停了北京恒标质量认证有限公司的认证资格。质量手册信息不完整、抄袭内容。 同时,北京东方信展认证咨询有限公司责成北京市质监部门查处。

今年4月,国家认监委对两名检查员因向认证机构出具虚假认证结论,取消有机产品认证检查员资格而作出行政处罚。 同月,因出具虚假认证结论,国家认监委撤销了上海赛雷斯认证有限公司认证机构的批准函,并宣布上海托雷斯酒业等7家企业颁发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失效。贸易有限公司等

■ 行业分析

有机认证缺乏后续监管

根据最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产品是指符合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食用产品。 国家有机产品标准GB/.1-2011对土地、环境、生产材料、生产工艺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业内人士认为,有机食品生产过程难度大、成本高,是部分企业和认证机构违规经营的根本原因。 有机食品的高价格也让很多假冒有机食品和宣传铤而走险。 有机认证中“重认证、轻管理”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有机食品认证颁发后,有的认证机构最多一年会到企业检查一两次,有的企业还会给苗木喷洒农药。 ,在检查时很难发现。 。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认为,有机食品虚假宣传问题较为突出,主要是一些企业不注重提高食品质量,而是投机取巧大量投入从而误导消费者。 5月14日,一位有机行业专家向新京报记者指出,“有机产品管理链条分为三个环节:生产者、认证机构、监管部门。 认证机构往往是一种企业行为,而忽视了自身“谁颁发证书、谁监督”的责任。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重视认证机构的监管责任,使整个链条处于有效、透明的体系中。

来源/新京报

编辑/武装部队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咨询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